這是一本很重的書,不只是書頁,內容也是。也許是我尚未累積更多學識,在某些章節讀來,實在有些吃力。不過讀書,倒也不見得非得要弄得鉅細靡遺,至少,在讀第一遍時,能夠有些共鳴,刺激思考,甚至,檢視自我,那也足夠了。這本書有21章節,正好對應21堂課。整本看完,其實大約花了7、8個小時。我最有共鳴的分別是第一堂課—理想幻滅、第二堂課—工作、第十九堂課—教育。
#第一堂課說明了「自由主義」下一步帶來的,可能是幻滅。人類歷史發展至今,我們已經沒有比現在更加安全、和平的時刻了。下一次的大戰,也許就是全人類的終結,然而在自由發展的前提下,我們除了延續和平外,就是剩下緩滅自己一途。仔細想想,當我們別無選擇時,往往都是最糟的情況。
#第二堂課將AI與「工作」進行了一番討論,我很喜歡這樣的議題,因為科技的顛覆使得人類不得不改變過去許多約定成俗的事情,作者認為2050年將會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年,人類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將與現今完全不同。我們生活在虛實的網路與現實中。對於「工作」可能也要全部重新定義,最有趣的是,我們認為高知識價值的工作內容,尤其是越單一性質的工作,也許才會是最容易被取代的項目。而宗教、哲學甚至與心理層面相關的工作,才會人類最大量的需求。
#最後在第十九堂的「教育」更是很棒的一章節。現今的人類工作型態,仍可分為兩大階段—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我認為前者大約是25歲以前,後者則是25歲之後,工作階段的技能大部分可以來自於學習階段。然而,在2020年後出生的世代,在科技完全無法預測的發展速度下,他們的工作型態將會變成學習與工作不斷交替,一旦失去了學習,很有可能將無法應付快速變化的工作型態。我們該要問的是,作為這個世代的父母親,我們是否具備好顛覆傳統填鴨教育的勇氣,是否具備有引導孩子發展的能力?教育將不只是下一代的事情,是我們這一世代更不能逃避的問題。
P.S. 未來的某一時刻,我仍會再度翻閱這本書。對於宗教的章節,我仍然懵懂,但是這就是學習,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前行。在教育章節中提到四種必備的技能(4C),可以做為我們檢視自己最好的一個指標。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