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上網搜尋「BTS」,你會發現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但我今天要介紹的不是這個BTS,而是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老師所推廣的BTS(By The Student)。葉老師不只有以一擋七的破表顏值*(註一),還有一股改變教育的滿腔熱血。這本書,就是他過去15年來,以學生為中心、以翻轉教育為本位的杏壇秘笈。

「沒做過翻轉教育的人,不懂翻轉教育。但沒體會過翻轉教育的人,不懂得翻轉教育的好。」

這是我親身體驗過翻轉教育,也執行過翻轉教育後的心得。這裡我必須先提另外一位教學上啟蒙我的老師—王永福,我第一次體驗到翻轉教育,就是在他的課堂上,那是一門簡報教學課程,但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說得少、我們做得多、回家練習、上課驗收、同儕教學、遊戲化教學……等等。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自己全心全力的投入在一個課程當中,甚至達到了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進步。而今天看到這本書,總有種相見恨晚的遺憾,若是能夠早一點讓我看到,我能更勇敢的去迎接這個世界的挑戰。

原來,我們因為教育而成長,也因為教育而退化。這本書說明了教育最重要的應該是著重在「過程導向」而不是「結果導向」。我很認同這句話,結果當然很重要,專案成功與否?產品檢驗是否通過?有沒有簽下這筆訂單?晶片做完會不會動?這些都是結果,結果好當然是我們想要的。但是有問題的地方在於,難道結果不好,就是錯的嗎?

「如果結果不好,就代表失敗,那失敗就不會是成功之母了,應該是失敗之母。」

葉老師在書中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在座有多少人,曾經因為一個課本問題而思考超過四小時以上?我看到後頭皮發麻,不是因為有人在我耳邊吹氣。而是因為這正是我進入職場以後常面臨到的狀況。大學時期,每一科都有艱深的回家作業,但是有趣的是,每一個作業後面一定都會班上第一名的解答,因此,我根本不用寫作業,我只要抄作業就好,抄作業有兩大好處:
1. 大家一起抄,完成速度都差不多,抄完就可以一起去鬼混
2. 同學間建立起革命情感,一罐立可白可以不分彼此,只要一個眼神,就知道你要用到

你可能會問,阿大家作業都一樣,老師又不是笨蛋,難道會不知道你們大家抄?唉~這你就不懂了,抄作業也是一個社會縮影。第一名的作業不是每個人都抄得到好嗎?能抄到第一名作業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同寢室的人,另一種就是第一名暗戀的人,像我這種不同寢又不是被暗戀的人,只能是第二梯或是第三梯抄到作業的人,而我們抄的也絕對不會是最完整的作業,大家都有共識,第一名提供作業給我們抄,我們還全抄,那還是人嗎?所以我們都會自發性的漏寫個一兩題,第三梯在漏寫個兩題,最後,全班作業呈現完美的高斯分布。

好啦,我的大學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我要拉回主軸,說說為什麼我會頭皮發麻的事情。當時的作業我們總是有個答案可抄,但是進入職場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可以抄阿!我只有一張考券,最終結果就是要達到及格,沒有了同學的眼神,沒有了充滿手汗的立可白,沒有了……那一份可以抄的答案。我只有我自己,那時候我才知道—「出來抄,總是要還的!」

喔喔,說錯了,應該是「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我當時放棄了在學校應該養成的能力—「獨立思考」—這個能幫助我面對這個世界的最好武器,只在乎成績通過與否,而忽略了這過程中,我到底學習了什麼。葉老師的BTS就是希望能夠改變這樣的教育環境,為國家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我在書中看到有許多老師們,都在教學方式與課堂上努力著,真的很令人感動。我也知道要能夠去翻轉過去幾千年來這樣的教育方式,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以我自己為例,當我決定要嘗試翻轉教育的那一堂教學時,我前一晚害怕得睡不著覺,你知道我害怕什麼嗎?我害怕同學在評語上寫下負面的字眼,我害怕改變我熟悉的教學方式,我害怕我根本準備不夠……。但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去嘗試。課後一位曾經聽過我之前同一門課的同學告訴我說,他覺得今天的課程很不一樣,非常有趣,也覺得老師教得比上一次更好了。做為一個老師,這短短不到一分鐘的對話,就像發票中獎200元,足以讓我開心上一個月。

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國之棟樑。如果您或您的孩子正好接觸到BTS這樣的教學環境,先別急著抗拒,嘗試著去多了解一下老師的想法,不斷的溝通,我相信沒有一位不認真的老師,會願意去承擔巨大的風險,只為了幫助孩子有更好的學習。也推薦您來閱讀一下這本書,對於翻轉教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最後附上書中葉老師希望透過BTS能培育給下一代的四大能力:
Learner(學習者)
Doer(行動者)
Communicator(溝通者)
Connoisseur(鑑定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Yeh 的頭像
    Eric Yeh

    Eric Yeh的人生塗鴉板

    Eric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