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主要是要介紹致富的習慣,為什麼說是習慣呢?因為其實我們的大腦喜歡建立習慣,一旦習慣建立起來,大腦就可以自動導航而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了,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有40%都來自於我們建立的習慣。因此如何建立起「好」的習慣,顯著的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大概是近年來批判性思考的風氣大行其盛,每本闡述方法論的書,都要附上研究證明,本書也不例外,有趣的是,本書的作者不只研究富人,也研究窮人(這裡當然是指金錢的數字),針對兩者的思維和價值觀,提出了明確的差異點,並提出了30個致富的習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自行參考閱讀。對於我而言,本書我特別有共鳴的部分是下列兩點:
#拱頂石習慣與非強迫性專注
拱頂石習慣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消滅壞習慣的殺手」,還記得一開始提到的習慣會顯著的影響我們嗎?那麼如何有「效率」的養成好習慣呢?很簡單的做法就是養成可以消除多個壞習慣的好習慣,一旦好的習慣比起壞的習慣數量還多,那我們人生的天秤就偏向富有的一端了。例如:養成每天做好三件事的好習慣,很有可能就消除了工作效率不佳、時間無法掌控、假日加班、沒有自我可運用時間等的壞習慣。我們的目標就是找出對自己最有效的好習慣,然後努力養成他,壞習慣自然而然地消失。
至於非強迫性專注其實指的就是「心流」,白話來說就是當你專注在某件事情上的時候,會忘記時間的流動,而且效率極佳。怎麼建立心流可以參考熱門「心流」一書,我建立心流的方式也是來自於此書,搭配我對自己的了解,我的步驟是這樣:
1.先把自己帶到喜歡的環境(咖啡廳)
2.關閉3C產品強迫自己進入專注狀態
3.點自己喜歡喝的咖啡做為即時回饋獎勵
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半小時就很容易進入狀況了。
以我為例,利用建立起閱讀的拱頂石習慣(早起),讓我每天抽出時間涉略廣泛的知識,再利用心流的狀態,可以讓我把閱讀的結果有效率(一週一本)的產出,這就是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的共鳴點。
#尋找人生的導師
如果人生每個階段都能有個導師帶領我們前進,那比起自己衝撞試錯絕對是更佳的選擇,但是其實我們都發現,導師很難找尋,更進一步推敲,其實不是導師難尋,而是我們不願付出尋找導師的代價,這代價可能是時間,也可能是金錢,要克服這樣的心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相信投資自己是最好的選擇,不要害怕去想像未來成功的自己,把投資的回饋拉大周期來看,就更能夠擺脫現在的思考方式。如果真的無法說服自己,那麼看看這本書的研究吧,幾乎所有的富人,都是50歲以後才開始富有,而50歲以前,他們都在打造自己的提款機。
最後我蠻喜歡這本書引用其他書籍中的一句話:
「你的想法帶來感受,感受帶來行動,行動帶來結果」
除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外,我們還要更進一步的行動。設定好目標後就做吧,只有開始行動的那一刻,才會是最正確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