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受薪階段,我想大概都脫離不了「績效」這兩個字,我相信應該沒有人願意成為績效不佳的人,而最常問的問題也往往是:為什麼我績效不好?
然而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算術問答,學校以前沒有教,考試也不會考,但是一旦進入了職場,好像這就是最重要的期末考,不但關係著報酬,也關係著自我價值的肯定。如果你是務實派,講求效率,不喜歡那些心靈雞湯文章的人,那我想這本書大概就是為你而寫的,作者根據可重複驗證的科學證據(這點很重要,因為很多相關類的書籍多半是作者的個人研究成果,相對不那麼客觀),統計整理出了這八件事情,並且分析拆解每一件事情的執行步驟以及實務上執行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這八件事情可以看筆記上左上角,對我而言,我對於第一和第三點有很多體悟,分享給大家
#設定大目標
今年下半年,我開始會對於每天要做的事情設定目標,並寫在便條紙上,最重要的就是方便我檢核自己的工作狀況,這對我非常有效,確實幫助我穩定心情、掌握進度,而在本書中更精細的提出設定目標的步驟如下:
1.調和
調和我把它解釋為調查,我們要知道設定這個目標的原因為何?是否是公司的營運方針?還是為了自我成長而設定?是不是主管最重要的執行項目?如果以高績效的角度來看,目標的設定最好是吻合上司或是公司的發展方向,然後超出自己現有的能力一點點
2.承諾
承諾指的是針對這個目標,我要做出哪些具體的動作來完成,一般來說寫出三個重要的承諾即可,避免過度發散,超過三個,很有可能代表沒有釐清核心該做的事情
3.提升
這段其實可以導入心流的概念,由於目標的設定是比現有的能力高出一些,因此讓自己承受適度的壓力,可以不斷地提升實力,千萬不要害怕設定這樣的目標,其實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只要開始做了,強迫自己專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達到的。因為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是這個階段最大的絆腳石。
4.表達
最後的成果呈現必須用具體的數字或是可量化的成果來表達,含糊不清的表達一整年度的工作內容或是成果,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誠實的評估今年所做的成果,其目的不是要苛責自己為什麼沒做好,而是要給明年的自己回饋、改進的依循方針,我們唯一無法欺騙的就是自己,選擇逃避過去的結果,只是讓歷史一再重演,錯誤再次發生。
#保持快速的自我成長
這一段作者提出了70/20/10法則,指的就是一個高績效人士其表現有70%來自具有意義和挑戰性的實踐經驗,20%來自導師的指導、回饋,剩下的10%來自正規的教育學習。
因此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要保持「快速」的成長,最有效益的做法其實就是去實際投入工作,捲起袖子動手(腦)做,若是有人帶著做或是尋找教育訓練學習,加起來的功效可能都不及自己動手做的一半。我仔細的想了想過去一年對我自己學習最大的地方,確實也都是我自己到處碰壁撞牆後找到答案的那些事情,雖然說自己動手做可以學習最多,但是我們如果考量到時間的成本,我的作法多半是先快速地採取10%的教育訓練(不管是網路找影片學、報名教育訓練),接著就進入70%的實踐部分,在實踐過程卡關很久過不去的時候(我給自己的解決特定的時間是一個禮拜),就搬出20%的導師來協助,因此導師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腳色。跟導師討論問題的過程,並不是把導師當作救火隊,而是必須釐清自己的盲點在哪,跟導師討論自己的思考流程,找出自己的癥結點,如此一來下次才不會再度卡關。相信我,再好的導師也不會願意教導一個在同一件事情上不斷犯錯的學生。
保持快速成長的部分,我覺得也可以參考PDCA或是原則一書的五步驟,都有可以納入作為自己微調的參考範本。
#後記
其他還有很多章節也都相當精彩,不過書本在精彩也比不上自己的生活精彩,追求高績效的過程中,勢必會有取捨,更高的智慧也許在於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追求高績效數字的同時,可能還有許多其他數字也是我們要在乎的(例如:膽固醇指數XD),重要的是,不管選擇如何,別因為害怕而讓自己在原地打轉,也別因為懷疑,而失去踏出步伐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