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是創新的殺手也是推手
講到框架之前,先讓我們來談談心智,我們的心智模式是用來理解與應付這個世界的工具。心智模式是由我們過去的知識學習、生活經驗、思考習慣所累積而成的,我們會利用心智模式來面對世界並且做出反應。舉個例子來說,如果看到頭部呈現三角形的蛇類,即使我們不知道他是哪一種類型的蛇,但我們可能會根據知識的學習判斷他應該是一條毒蛇,並做出遠離牠的行動。從上述的心智運作模式我們可以發現,「頭部呈現三角形的蛇類」就是我們判斷毒蛇的一種「框架」,現實中,我們會為自己建立許多不同的框架,以因應不同情境,並做出對應的行為。大腦其實很懶惰,有了框架的幫忙,可以減輕許多大腦的負擔,幫助我們快速地做出決定,因此,我們必須透過框架才能夠生活下去。那麼,框架跟創新之間又有何關係呢?其實就一句話很簡單:
“舊有的框架產生舊有的行為,而新的框架產生新的行為,創新,就是跳脫舊的框架,在新的框架思考,並產生出新的行為。”
所以,我們發現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原來創新就是先辨別現有的舊框架,然後嘗試跳脫舊框架,並設定新的框架來思考。這麼一來,創新就變得好像更具體一些了,要如何創新的問題,轉變成為了三個主要的問題:
●怎麼辨別現有的舊框架
●怎麼跳脫舊框架
●怎麼制定新框架來思考
而這本書,就是利用了五個步驟,來幫助我們找到解答,我先把五個步驟列在下方:
懷疑一切→探索可能性→擴散性思考→收斂性思考→不斷地再評估。而這五個步驟對應於三個主要問題如下圖所示:
創新的五步驟流程 |
要解決的問題 |
懷疑一切 |
怎麼辨別現有的舊框架? |
探索可能性 |
如何跳脫現有的舊框架? |
擴散性思考 |
怎麼制定新框架來思考? |
收斂性思考 |
|
不斷地再評估 |
如何維持競爭力? |
#五個步驟鍛鍊創新思維
1. 懷疑一切:
與其說是懷疑一切,我覺得倒不如說是訓練覺察力,試著去覺察身邊地看似合理的事物,學習從蛛絲馬跡中找尋新的觀點。懷疑一切當然不是要我們去懷疑所有的人事物,我們僅需要去懷疑在我們想要創新的那個點上,是不是有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是不是有哪些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利用反向的思維去探究,舉個例子來說,滑鼠幾乎是我們操作電腦不可或缺的介面,我們必須用手來控制滑鼠,有沒有可能我們改用腳來控制游標嗎?或是用眼球追蹤方式來移動游標呢?心智運作的方式常常會阻止我們懷疑,尤其是那些已被人們習慣許久的事情。在懷疑一切的訓練階段,除了要懷疑我們接收到的訊息以外,也要懷疑我們處理這些訊息的方式。特別是我們的眼睛,請記住,眼睛只會看見大腦想要讓我們看見的事物,如果我們不擺脫大腦的制式化的控制,那麼面對新的事物與想法,我們無異於瞎子。怎麼擺脫大腦的控制,促使我們懷疑進而開放思想呢?書中給出了三點作法:
●養成懷疑的習慣
●試著質疑自己現行法則、假設、框架
●針對想要達成的目標,探究問題、了解舊框架是什麼
2. 探索可能性
在第一步我們學會覺察我們平常習以為常的事情、辨識我們現行的框架進而檢視這個現行框架是如何影響我們。而第二步驟則是要我們利用這覺察力,盡可能地打開我們的感官和思維,並仔細的檢驗任何的可能性。在第一階段的最後,我們針對想要達成的目標,已經明確的知道束縛我們的框架是哪些、現有的問題是那些、以及我們要達成什麼目標。雖然在此時,我們還沒有明確的方向來達成這個目標,但我們將透過仔細的調查,來幫助我們掌握更多的可能性,進而推斷出最佳的方法。那麼,我們要怎麼調查呢?書中提供了三個可能的調查方向:
●消費者洞見
假設我們有個產品(或服務)在市面上販售,仔細地觀察消費者是怎麼使用這項產品,他們拿產品來做些什麼?何時會使用這項產品?在何種情境下使用這項產品?沒有購買這項產品的其他人是否有替代方案?這一段的描述非常符合”創新的用途理論”中所提到的「用途」,可以參考前一篇的讀書心得。
●競爭情報
我們的競爭對手會是誰?請注意,競爭對手很有可能不是跟我們產品是同性質的,甚至他可能不會是一個產品,舉個例子來說:下午時段帶孩子來速食餐廳用餐的媽媽,很有可能是你銷售巧克力冰淇淋給孩子的競爭對手,又或是當你想要販售雙門跑車給一位年輕男士時,決定你筆訂單是否成交的競爭對手,很有可能是男士身旁女伴的喜好。假設你觀察到了這樣的情況,銷售雙門跑車的同時,提供浪漫的度假村住宿券和SPA招待券,可能大大提高你銷售的機會。
●大趨勢
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當然人們問起股票市場目前的趨勢為何?我們是怎麼回答的?這是書本上沒有提到的例子,但是書中提到的兩種思考方式,卻恰好在交易市場中赤裸地呈現。對於未來的趨勢,我們常用兩種思維,一種是預測法,另外一種是歸納法。預測法很容易理解,我們會跟去過去的經驗,來判斷未來發生的可能性,以市場的語言來說,類似像均線的多頭排列或是KD指標、MACD指標等等都是這類的思維,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判斷,看似合理的邏輯,但卻要小心,經驗很有可能是錯誤的,又或是這個經驗沒有經過大量的驗證,可能存在盲區,簡單來說,預測存在著個人大量的主觀成分,過度依賴經驗而產生的主觀結果,就像是依賴舊框架來思考是一樣的。反觀歸納法則是呈現比較客觀的結果,不做未來的預測,僅根據當下的條件結果做出判斷,過去和未來的相關性不高,僅存在一絲絲的連結,不斷納入新的資訊來更新判斷的結果。
總結來說,從第一階段的懷疑一切的心態出發,讓我們的思維擺脫框架的限制後,在第二階段,則是要問出一個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有明確的對象、數字或是情境描述,而這問題的答案,我們將透過第三和第四階段不斷來回的擴散和收斂思考,找出可能的答案。
3. 擴散性思考 & 收斂性思考的交替
當我們從第二階段找到最關鍵的問題後,我們必須圍繞這個問題不斷的進行擴散性思考與收斂性思考,在擴散性思考的階段,請參與的人員提出對於這個問題的各種看法,在這個階段,重要是大量的點子和想法,每個人提出的想法和意見都不會被否定,在擴散性思考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來促發創意,以下幾點也許會有一些幫助:
●想像團隊或公司登上雜誌封面的標題?
●想像未來10年公司會是怎麼發展服務?
●想像黑天鵝事件發生時(EX:火山爆發摧毀了世界大國),公司會發生什麼事?
在這一步的擴散性思考,雖然看似跳Tone,但實質上正在幫助我們跳脫舊的框架,以新的角度來思考第二步驟的關鍵問題,當我們產生出大量點子和想法時,我們就可以進入收斂的階段,把大家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代入目前實際公司的狀況、產業的發展、趨勢的變化等情境,挑出最符合的幾項,並排列出優先執行順序,我們必須考量團隊或公司的資源上限,衡量風險,以確保新想法的可執行性。簡單來說,收斂性思考是為了幫助我們剃除掉那些不可執行、不切實際或是會危及公司發展的想法。在收斂性思考的階段,團隊成員必須排序出每一個擴散性思考的重要性,並一一檢視是否在現有的公司資源下,能夠執行。在收斂性思考之後,我們保留下那些真正可行的方案,然後再度地重複擴散和收斂的交替思考,直到最那個最棒的點子出現為止。必須要注意的是,不要同時間進行擴散和收斂的思考,那只會讓我們無法放棄舊框架,也無法製造出新框架。
在收斂階段也必須注意的一點,當有人的對於點子的看法不符合大多數人的看法時,也必須勇敢地提出來,納入大家的討論中,有時候總是會不經意地發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況,這創意發想的流程,是要幫助團隊或是公司的發展,而不是用來迎合上級主管的想法(當然,身為一個上級主管,有必須要有自覺,時時檢視自己是否成為了扼殺新想法劊子手)。
4. 不斷地再評估
我們都知道,每個趨勢都有可能發生改變,今天具有創新的想法,也是會有被世界淘汰的一天,對於執行成功的新想法,我們仍然可以不斷地加入2點「探索可能性」中所提到的三個要素,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檢視這創新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有仍具有價值?唯有不斷地為產品或服務加值,消費者才會願意掏出鈔票買單。我們看過太多因創新而起的公司,也看過太多因創新而被消滅的公司。
#總結
總結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務實的使用手冊,提供了創新發想的具體作法和流程。實務上的操作也舉了一些輔導公司的案例,展示如何導入創新的五個步驟,對於想要自學創新的朋友們,應該會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籍。推薦給大家囉~
留言列表